车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车刀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步履铿锵奔小康ampnbsp株洲县奋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16:30:17 阅读: 来源:车刀厂家

红网时刻株洲10月17日讯(通讯员 邹怡敏 朱刚 刘爱平)脱贫攻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为群众谋幸福、求发展的道路上,株洲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最现实的干部作风转变工程来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围绕“精准”二字,将政策、项目、资金、人才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倾斜。

2016年,株洲县获评“小康达标县”,截至目前,株洲县12个贫困村已全部退出,完成减贫1605户5094人,贫困发生率由3.11%降至1.46%,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一份“精准制导”的扶贫“药方”

“养老保险1920元、教育助学1060元、粮食直补700元、产业分红300、林地补助50元……”10月12日,株洲县朱亭镇龙凤村驻村工作队、县农业局结对帮扶干部来到贫困户何雄生家中,对其收入情况进行核算,并当面确认相关扶贫政策是否得到落实。通过帮扶干部一项一项细心确认,一遍一遍耐心讲解,何雄生与该村的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预脱贫户一样,对自己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心里有了底,当场签字确认。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事求是”是必须坚守的原则底线。“这要求既保障已稳定达到脱贫标准者的及时退出,又保障将新增贫困人口或返贫人口的及时纳入。”株洲县扶贫办负责人认为,扶真贫、真扶贫,首先要识真贫,调查清楚“扶持谁”,找出致贫原因“扶什么”,才能明确“谁来扶”,“怎么扶”,实现“精准制导”。

今年来,株洲县开展脱贫攻坚“集中推进”行动,对标对表再发力,再加压,努力提高基础工作水平,不断建立健全精准识别“回头看”、实时监测、问题整改等制度,通过交叉检查,“红、黄、绿”三色管理,大力开展“漏评、错退、错评”清零工作,确保扶贫对象精准,系统数据完整。2015至2018年,株洲县先后完成了4次动态调整,累计新增841户3200人,清理763户3091人,扶贫系统数据管理工作在全省排名靠前。

动员会现场。

脱贫攻坚是一场时间长、跨度广、难度大的持久仗,要打赢这场仗,必须要有一支不畏困难、信念坚定、作风过硬的“铁军”。株洲县建立五级扶贫组织体系,由11名县委常委、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联系贫困村,37名县级领导包镇联点, 108个企事业单位包村,2270名机关干部职工包户;对12个贫困村和23个贫困人口达到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派出22支驻村帮扶工作队、13支指导组,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一次大力投入的齐心会战

蜿蜒盘旋的水泥路两旁花草随风摇曳,茂密的竹林顺着山势蜿蜒,山间小溪潺潺,云雾缥缈,青石板路、供人休憩的凉亭、天然形成的小瀑布,微风吹来,仿若置身世外桃源。如今,无论何时来到淦田镇南塘村,都能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惊喜。

株洲县淦田镇南塘村。

两年来,在市、县及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村里道路硬化了,水利设施加固了,通讯信号实现了全覆盖,还建起了60千伏光伏发电站,村集体每年可借此增收5万元。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也为发展致富产业提供了更多可能。2016年,村里引进了株洲华利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精心编制发展户外休闲旅游产业,打造了“十里长廊、百丈瀑布、千米君山、万亩竹林”等景点,有效带动了农家乐、红薯、黑山羊等乡村旅游产业和特色种养殖业发展。现在,南塘村不仅摘掉了贫帽,还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实现了华丽转身。

脱贫攻坚,基础为先。株洲县整合各相关部门资金和涉农资金,加快补齐12个贫困村的发展短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题,全力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三年来,株洲县累计投入5亿元,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551.9公里,窄路加宽工程165.5公里,续建10.5公里,安保工程425公里,危桥改造52座;投入1283.66万元,兴建安全饮水工程21处,惠及贫困人口6010人;新增和改造变压器273台、新增改造10千伏线路122.05公里、改造低压线1062.3公里,解决低压用户6850户;优化网络布局,全县行政村光纤通达率100%、4G覆盖率95%。

同时,住房保障稳妥推进。株洲县采取“拆、建、修、养”四种方式,全力推进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和危旧土坯房整治工作。截至目前,易地搬迁对象107户335人已全部搬入新家,累计投入2354.3万元,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911户,拆除土坯房7994户,修缮1627户,整治完成率78%,住房保障工作进度快、质量好,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

一幅勤劳增收的美丽图景

扶贫要从输血转向造血,产业扶贫是关键和核心。扶持一家一户脱贫致富,只是脱贫攻坚“点”上的胜利;做强做大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链”条,则能辐射带动更多的贫困家庭走上增收致富路。

株洲县按照产业发展“四跟四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土地经营、实体带动、服务创收、结构调整和资本运作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村成立土地合作社和现代农业公司,抓住种植结构调整机遇,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增收。如龙门镇李家村建起了坛子菜加工车间,不仅顺利摘掉贫帽,还获评第六届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朱亭镇浦湾村联合明扬农牧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冬桃、“红美人”、蓝莓等,打造朱亭鲜果产业园,可带动上百人就业;银丹公司与贫困户签订蛋鸭养殖保底回收合同,以点对点模式指导、培育贫困户发展养殖蛋鸭。

株洲县还鼓励农户将闲置房屋改造为特色民宿、家庭旅馆,探索建立集农事体验、旅游休闲、居住康养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龙门镇花冲村与湖南华创体育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全力打造知名的滑翔伞运动基地,并规划利用本土鹿茸酒厂建设酒文化村;龙潭镇龙潭村依托神农林下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发集农业观光、林业开发、药材加工、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已成为我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株洲县大力开展多种培训辅导,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 结合打造“一镇一品”工程,株洲县在8个镇分别选定了一个合作社或公司作为“一户培养一产业工人”实训基地,并在全市率先实施“双提工程”,为贫困户劳动力提供家用电器维修、育婴师和月嫂等多个工种技能培训,累计开班28期,培训1485人,实现就业769人。

同时,明确6项补贴、1项奖补政策,激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主动创业、就业。同时,利用小额扶贫贷款,为贫困户找路子、出点子。截至目前,全县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015户,放贷3596.7万元,越来越多的群众尝到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带来的甜头。

一场开拓创新的探索实践

对龙船镇枫仙村的马国祥来说,去年底无疑是近年来人生中最重要的时间节点。已近六旬、长期在外打工的他回了老家,因独身一人又无固定收入来源,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没有一技傍身,马国祥始终有点消沉,只是过一天算一天。今年3月,县里开展“脱贫立志、星级创建”活动,看到村里其他获得7、8颗星受到表扬奖励的村民,他内心受到触动,主动向村里申请担任护林员和保洁员,并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承包了20亩地,种上了酸枣树。尽管每天工作很辛苦,但一想到每年能有几万元收入,并能在星级创建活动中多“摘星”,马国祥就有了奋斗的动力。

扶贫贵在扶志,难在扶志。如何增强、激发内生动力,这就需要创新方法、拓宽思路、细化措施。株洲县创新举措,以“脱贫立志,星级创建”活动为抓手,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乡村公序良俗,设置爱党爱国等10星标准,组织全县贫困户参与评星定级,用“星”说话,引导贫困户边脱贫边立志。活动坚持严评议、晒成绩倒逼“立志”,组织多方力量参与星级评定,将季度评星定级结果长期展示,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鞭策作用。同时,强化结果运用,根据评星定级结果,实施差异化奖励激励和扶持。通过活动,既抓住了“面子”,又用好了“票子”,更找准了“根子”,有力消除了等靠要思想,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干部帮扶抓手不多、边缘户不理解等问题。

株洲县健康扶贫一站式服务窗口。

因病致贫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若没有健康的身体打基础,即使帮贫困户实现了增收,他们也可能因病失去劳动能力,在创收困难和医疗支出负担的叠加下导致返贫。株洲县率先在全省推行“分类救治”,建立健康扶贫“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大病保险、扶贫特惠保、慈善资金补偿、政府兜底”六道防线,为贫困户提供送医上门、家庭医生签约、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系列服务,做到“一户一档”“一人一策”“一病一方”,并率先实施健康扶贫“特惠保”,大幅减轻了贫困户就医负担。

如今,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度推进,株洲县贫困群众主体意识和自我担当意识大幅提升,内生动力日益增强,扶贫干部的辛勤付出有了回报。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我们相信,带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承诺,带着实现共同富裕的期许,株洲县在谋幸福、求发展的道路上将步履铿锵、一往无前。

兔宝宝生态板价格

实验室研磨仪

船用五金

批发画

液压升降货梯

单体液压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