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车刀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廖厂长不能只是例外

发布时间:2020-07-13 18:47:41 阅读: 来源:车刀厂家

2月9日上午,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应邀参加媒体集中采访廖群洪事迹座谈会。记者 田超 摄

“我为廖厂长点个赞!”

今年2月21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你为谁点赞》中,再次把赞许送给了廖群洪。

《只有廖厂长例外》,吴晓波没有想到,他的这篇文章会引起如此关注;人们也没有想到,“廖厂长”会成为马腾羊跃跨年的“热词”,成为寄托理想情怀的“文化符号”。

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寻找廖厂长”系列报道高潮迭起。“讲好故事”,“演连续剧”,“打组合拳”,一幕幕新闻大戏,为的是寻找一个人。这在一家省级党报的历史上是非常鲜见的。而且,引发了一场“倡导理想情怀回归”的全国媒体大联盟行动。

“寻找”的历程,也是思想启迪的过程。人们要有理想情怀,社会需要正能量。这些闪光的东西一经发现被媒体传播,为人们所共识所认同,就会迅速汇聚起来,形成蓬勃向上的巨大力量。

这是一次理想情怀的回归之旅!

这是一次震撼人们的心灵之旅!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寻找廖厂长’系列报道,已经让几千万三湘百姓将廖厂长视为自己的骄傲、‘中国好人’的象征。”2月中旬,人民日报连发两篇评论,高度评价这一事件:“人们寻找‘廖厂长’,不仅是想找回一个有名有姓的热心人,更是为了找回曾经高扬的理想和情怀,这是当代中国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这,也许是“寻找廖厂长”成为“现象级新闻”的最好注释。

几个满怀理想抱负的记者坐不住了

“这20年里,我行遍天下,几乎见过所有出了点名的企业家,他们有的让我敬佩,有的让我鄙视,更多的则如风过水面,迅而无痕。那天,有人问我,如此众多的企业家、有钱人,最让你印象深刻是哪一位呢?我想了很久,然后说,是廖厂长。真的抱歉,我连他的全名都记不得了,只记得他姓廖,是湖南娄底的一位厂长。”

廖厂长是谁?这么让人刻骨铭心?

2014年9月21日,《只有廖厂长例外》一篇微信文章一下吸引了三湘都市报记者。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文章中回忆了25年前的一件往事——4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同学筹划“南中国考察”,得到湖南娄底一位“廖厂长”的7000元资助。

“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经济社会里,我有时会对周围的一切,乃至对自己非常失望”,“他不企图做什么人的导师,甚至没有打算通过这些举动留下一丁点的声音,他只是在一个自以为适当的时刻,用双手呵护了时代的星点烛光,无论大小,无论结果。”这是吴晓波跨越时空的感叹。

在社会理想缺失、欲念弥漫的当下,《只有廖厂长例外》这篇文章显得卓尔不群、清新脱俗、引人遐想:是什么让4名大学生毅然决定行万里路?又是什么让彼此陌生的廖厂长慷慨解囊当时称得上巨款的7000元?

25年弹指一挥间,当理想遭遇现实,当激情燃烧的岁月慢慢回复如常,当年的廖厂长和吴晓波们,他们的理想还在吗,还好吗?

关于理想的话题一谈开,几个满怀理想抱负的记者坐不住了。

9月22日,记者在茫茫人海中开始寻找。但由于年代久远,信息模糊,找人犹如大海捞针。记者根据“娄底”、“经商”、“配件厂”等粗略信息,四处打听。

终于有了消息。娄底确实有一个人资助了吴晓波一行4人,3男1女,但考察队员的名字已经记不太清。经吴晓波核实,确实是3男1女,并清楚地说出了他们的名字,最终确认,此人正是吴晓波日夜牵挂的廖厂长。

廖厂长真名廖群洪,湖南涟源人,52岁,现居长沙,从事过机械业、地产业,矿业,最近又投身武陵山区扶贫开发。

9月24日,三湘都市报整版刊发《寻找廖厂长 对话吴晓波》报道,引出一场理想主义与家国情怀的讨论,激发强烈共鸣,见报当天网络访问量突破百万人次。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蒋祖烜看到这一报道后,敏锐感知到:这是一个关于湖南好人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理想情怀的故事。

一次大规模“寻找廖厂长”系列报道,就此在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迅速展开。

今天,我们还能谈理想吗

“以传播主流价值的方向演连续剧;以讲述‘好人、好心、好事’的角度呼唤理想主义和家国情怀的回归。”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从一开始就将报道定位到这样的高度。

今天,我们还能谈理想吗?这是时代之问,振聋发聩!

廖厂长也曾问年轻人:“在你们的世界里,伟大、崇高、理想这些词语出现的频率有多高?”

物质化的生活里,人们习惯怀疑,钟爱否定,人们丢弃了丰富心灵的精神纽带,理想之光忽明忽暗。碎片化的时代中,人们疲于奔命,人们常常迷失,甚至忽视了生命最真实的需要,心灵的灯塔摇摇晃晃。

中国经历数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需要重拾理想、回归本真,把国家与民族复兴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我们寻找的不仅是廖厂长,更是那段理想燃烧的岁月和当下的余温。

那么,当年的理想还好吗?

我们采访了南疆考察队的4个人,除吴晓波以外,其他三人都是媒体人。考察队成员之一的梁红,现任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副总监,曾牵头创办了《讲述》栏目。她喜欢带团队奔波在一线,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她说:“我们还称得起是一群具有情怀的人,理想还未泯灭。”

廖厂长辗转多地创业。他曾经在雨花区开店卖电动机,坚持用铜为内芯,而隔壁店却将铜内芯换成铝,每台便宜300元,导致廖厂长的店子每况愈下。“要我去卖假货,这种事情我真干不了。”他很无奈,但他说,“我不算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但我一直坚守底线。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拐点,理想和现实常常冲撞,但理想之光一直在我心中。”

担当起主流媒体的使命,不止步于单纯地讲述和传播故事,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理想之行”重磅推出。

2014年10月25日,由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廖厂长·南疆考察队见面会”在洪江古商城温暖上演,当年资助人和受助人时隔25年后再次重逢。

2014年12月31日,“廖厂长·吴晓波青年创业公益基金”在长沙成立,廖厂长的田园中国梦等故事被一一披露出来。

2015年2月,在连续5个月的报道后,中共中央宣传部将“湖南爱心企业家廖群洪”在全国进行重点宣传。

这是实至名归的认可!

令我们欣慰的是,从2014年9月到2015年2月,发轫于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一次“寻找”,“廖厂长”像一个无声的号令,吸引着全国媒体的脚步,围观、解读、挖掘、传播,为主流价值奔走呼号,责任感、使命感和强烈的新闻敏感内化成传播廖厂长的动力,帮助人们找寻瞭望灯塔,凝聚向好向善的力量。

这是理想回归浩浩荡荡的大势所趋,也是正能量本身的生命力。正如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蒋祖烜所期许:“今天的集中关注,宣示着一个更美好的开始。”

理想与情怀在每个人心中

早在2010年,吴晓波就已发表过《只有廖厂长例外》,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太多注意。

为何时隔4年之后在全国掀起如飓风般的反响?

这是理想之光的能量,也是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打组合拳”的效果。

从三湘都市报首发破题开始,湖南日报报业集团迅速集结了一个全媒体报道强势阵营: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负责报道,华声在线负责线下活动和网络推广,湖南日报报纸和新媒体客户端联合发稿,无线湖南、华声在线新媒体事业群等同步跟进。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共刊发23期报道,已经有200余家网站转载,点击量累计超过2000万。由此生发出的报道、评论、网络专题、轻杂志、微博微信等一系列衍生产品,让读者通过不同渠道知道了廖厂长的故事。

但百闻不如一见,线下活动让廖厂长和吴晓波从报道中走到了读者身边。

2014年10月25日,在“廖厂长·南疆考察队见面会”现场,廖厂长说:“25年前,我一个平常人,做了一件平常事,没想到被一颗真诚的心记挂了25年。算起来,我竟然在别人的记忆里生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当天,知名大学教授、品牌战略专家、茅盾文学奖评委等与吴晓波和廖厂长同台论道,一起探究理想、感恩、诚信这些久违的话题,给这段美好的“邂逅”植入新的视角和温度。

更令人感动的是,廖厂长身上的正能量在不断释放。

2014年,12月31日,“廖厂长·吴晓波青年创业公益基金”在长沙正式启动。廖厂长宣布捐出100万元,帮助青年创业,同时该公益基金也与吴晓波在杭州的“巴九灵创业公益金”实施战略合作。

“现在是全民创新创业的时代,你不要感谢我,要去帮助更多的人。”公益基金成立当天,廖厂长给理想故事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吴晓波也将公益基金的成立定义为“2014年度最后一件美好的事情”。

从听说廖厂长、寻找廖厂长,到传播廖厂长、定义廖厂长,再到呼唤廖厂长,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充分展现了主流媒体“讲好故事,演连续剧,打组合拳”的专业水准,成就了一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之作。

改变社会的是大人物,温暖人心的是小人物。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人人都有施展抱负的舞台与机会。理想与情怀在每个人心中,又何必问前程归路。

廖厂长不能只是例外。(记者 金中基 邹丽娜 汤霞玲)

泸州定做工作服

防城港订做工作服

聊城定制西装

七台河工作服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