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车刀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何丙仲享受寂寞享受生命

发布时间:2020-03-13 12:36:17 阅读: 来源:车刀厂家

何丙仲:享受寂寞,享受生命 2006/9/229:57:13  【字体:缩小放大】

人物名片

何丙仲,研究员,曾任郑成功纪念馆副馆长,荷兰莱顿大学访问学者,出版著作多部。现为厦门市政协委员,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兼职副教授等。

何丙仲住在鼓浪屿的深处,巷弄悠长,像是他起伏的人生。他的书房是用阳台改的,名为“一灯精舍”,来自于他的老同事、老邻居、著名诗人舒婷的一句诗,“不要紧,只要那灯还亮着。”这句诗也是何丙仲一生的座右铭。

书房的窗户对着一株凤凰木,可以看见半个厦门,一城灯火。每天早上9点,何丙仲就坐到书桌前,直到凌晨一两点去睡。除了读书外,他还画画,写散文,与世无争。今年1月刚从郑成功纪念馆退休的何丙仲说,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虽然也寂寞,但他希望自己活得简单一点。

采访中我亦享用了何丙仲用北京的大茶壶大茶杯喝的闽南的功夫茶,不是浅吟低斟,而是大口喝茶,有着

他说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气概。想象着他的生活,甘居于小岛,喝大碗茶,听肖邦贝多芬,做历史研究,时常仰望星空,思想云游八方,正是他所说的甘美的生活。

从炉前工到文史专家

何丙仲的专长是历史研究,一是明清史研究,主要是关于郑成功家族的历史;二是地方史,关于闽南文化,关于近代厦门和鼓浪屿,由此他构成了自己的一个研究坐标,以时间和空间作为区隔,以厦门为中心向闽南辐射。何丙仲认为厦门几个重要的闪光点、转折点都发生在近代:鸦片战争、五口通商、被迫开放、厦门解放、抗日战争……

喜欢画画的何丙仲,曾是厦门著名画家张晓寒的弟子,鸡山草堂的门生之一。在张晓寒自己写的年谱中写到,1968年文革的时候,他躲在学生林生、何丙仲家一段时间。何丙仲一度醉心画画,还曾是厦门著名书法家罗丹的弟子。读中学的时候,又曾是篆刻家王守桢、俞纲的学生。还是音乐发烧友,与殷承宗是多年好友。

和身为前清秀才的祖父在一起生活的童年、少年,使何丙仲得到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祖父还是一个书法家,也爱画画,还是厦门佛教协会的副理事长。1958年,读初中的何丙仲因为脚得了病,休学在家,躺在床上的他告诉祖父他想看《少年文艺》,祖父去邮局看,没有这本书,只有对何丙仲来说还很艰深的《文艺报》,回家就问何丙仲为什么不看家中的《左传》、《春秋》、《古文观止》等国学书。何丙仲因此躺在床上看完了有白话文注释的这些典籍,他还根据《芥子园菜谱》来临摹画画。中学时候的何丙仲由于对古文的灵活运用而在学校留下了美名。何丙仲还曾向省文史馆的馆员、老秀才仲文献老先生学习古文。黄猷老先生因此说何丙仲的国学功底得益于当时向传统文化学习的基础。

何丙仲也爱音乐。读初一那年中秋的晚上,邻居家在开家庭音乐会,乐声远远地传来,钢琴、小提琴、月光,这些在少年何丙仲的心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记。邻居家时常开音乐会,肖邦、贝多芬……音乐的种子从此在何丙仲的心里生根发芽。

何丙仲读高中的时候,他的四个哥哥分别考取了台湾的公费奖学金,到美国留学。四个哥哥中有三个毕业于台大,一个毕业于政治大学,后来都在美国学有所成,拿到了博士学位,这给何丙仲很大的鼓励。但是家庭的原因使少年的何丙仲比同年龄的孩子成熟,有人去查学校图书馆的借书记录,发现何丙仲借的都是契诃夫、罗曼·罗兰等人的作品。何丙仲从书中吸收着营养,当时的图书馆管理员方文图先生还记得每到周末,何丙仲都会从鼓浪屿赶去厦门的图书馆,分秒必争,还做读书笔记,他和方文图老先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建立起友谊的。他求方老给他写副对联,方老说自己的字不好看,就去帮他求了庄梦蝶先生的字,“读书先要通声韵,立世还须惜光阴。”这是何丙仲平生收到的第一副对联,他一直都记得。

何丙仲感觉自己可以走上学者的道路,况且让何丙仲成为一个正直有用的学者也是祖父的愿望,但这些在当时对何丙仲来说无疑是奢望。所幸,后来他的人生依然朝着他所希望的方向走过。何丙仲现在很少提及他当了15年灯泡厂炉前工的历史了。他总结自己60年的岁月,觉得自己这一生没有白过,还好和共和国起伏的波段相吻合,使个人的命运和整个国家的命运结合得很紧。

爱国的情与思亲的痛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何丙仲,祖父仰潜公是惠安很有名的清朝最后的秀才,在何丙仲的父亲15岁那年,祖父带着家人迁居厦门鼓浪屿。祖父虽然是前清秀才,但却很拥护孙中山的辛亥革命。而何丙仲的父亲自童年起就向往飞行,他在乡下读书时候就表现出胸有大志,当时的福建督军李厚基来惠安视察教育,其他孩子们都吓跑了,12岁的他却大胆地在督军面前朗诵,督军因此赏了他12个大洋,还说他一定有出息。父亲自厦门的中学毕业后,考上了上海大学,同时也考入了航空学校,当上了飞行员。在抗日战争期间,祖父让他参加了抗日的空军队伍,而不是去南洋开民航飞机,为保家卫国立下汗马功劳。祖父的爱国心无形中给何丙仲的一生立下了榜样,他因此成为家族中第一个共产党员——这是后话。

1949年,何丙仲的父母带着他的4个哥哥去了台湾,留下3岁的他和祖父母在鼓浪屿,因为爱国的祖父不愿意离乡背井。一弯浅浅的海峡从此阻隔了何丙仲一家,这种悲伤和想念经年累月,难以消除。

1949年到1958年之间,海峡对岸的父母和哥哥杳无音讯。1958年,当祖父接到何丙仲的父亲辗转寄来的信时,忍不住掉下了眼泪,骨肉之情的辛酸与思念、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对何丙仲来说有切身的感受。所以,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何丙仲就积极参与厦门对台的文化交流,他是厦门侨联的成员,参加过八届省、市的侨代会。

几次严重的掉泪事件

何丙仲活到现在的年纪,难忘自己那几次很严重的掉眼泪事件。虽然他在工厂当了15年的炉前工,几千度的高温,三班倒,工资不高,被人鄙视,但这些都没有使他掉过眼泪。

第一次掉的是“未名湖之泪”。著名的书法家虞愚是何家的世交,他还是何丙仲与妻子的证婚人,他注意到何丙仲喜欢文史却在做工人,很感慨。尤其是当他看到从工厂下班回来的何丙仲打着赤膊画山水画、读唐诗,就关心起他的前途。1978年高考前,他得知北大的王遥要招研究生,就和厦门大学的李拓之教授联合推荐何丙仲去参加考试。王遥看到何丙仲的习作后,很欣赏。何丙仲因此向工厂提出要投考北大中文系,但是工厂却答复说,他去北大读书和工厂不相干,可以投考,但要辞职退编。这时候的何丙仲已经有家有口了,如果辞职了,一家人就得挨饿。家累太重,使何丙仲不敢再动投考的心思。王教授后来还把考试的卷子寄给了何丙仲,他觉得何丙仲完全可以考上。何丙仲接到卷子一看,都是自己准备过的、很熟悉的题目。1983年,何丙仲第一次去北京,他特地去到未名湖,想去拜会王老先生,未果。当他站在未名湖畔,看到初秋的未名湖泛起一片涟漪,站在湖边的他,看到来来往往的学子们,想到这湖畔本来也该有自己的身影,但自己却错过了——虽然1980年,何丙仲因为张宗洽先生的积极推荐,已经被厦门市政府从工厂调到了郑成功纪念馆,走上了文史研究的工作岗位,也已经是如己所愿了。“半路出家”的何丙仲非常珍惜这个珍贵的起步,他大量钻研专业书籍,很快走上了研究轨道——1981年他就和老师合作出版了《风流千载忆延平》。

第二次眼泪掉在复旦大学门前。1983年,何丙仲被推荐去考复旦大学的研究生班,这是国家文物局从博物馆系统里招收35个培养对象,有500多个人报名,何丙仲考了第六名。从来没去过复旦大学的何丙仲,在一个黄昏,拿着行李,坐着电车,一路问到复旦大学,学校周围很荒凉,路灯又不亮,他睁眼一看,“复旦大学”4个字,这正是20年前何丙仲报考的大学,如果没有三中全会,他想自己根本不可能再来复旦大学读书。想到这,他的眼泪就掉下来了,并且止不住地流。此时,一个老人推着自行车路过,看到何丙仲这样一个中年人,站在校门口哭,就问他是不是需要帮助。何丙仲告诉他自己心里的感受,没想到老人是当时复旦大学的副校长,还把这件事情作为教育新生的事例。在复旦大学学习的两年里,何丙仲除了学习自己必修的课程外,还多修了其他的课程,开阔了视野。

第三次眼泪是亲情的泪。分别40年后,何丙仲到美国见母亲和哥哥,见到母亲的第一眼,他们都掉下了眼泪。这一把泪把海峡两岸40年的盼望和痛苦一笔勾销了,见到白发苍苍的母亲、哥哥们都很好,他觉得很快慰。哥哥们觉得欠何丙仲太多,因此劝他留在美国,一年之后,已经说得一口流利英文、可以在美国独立生活的何丙仲却选择了回国,因为他舍不得他的历史研究。

为自己活着

何丙仲说他在美国认识到了“为自己活着”的意义,只要自己觉得好的就去做,不管失败胜利,像鲁迅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成为何丙仲的处世准绳。

退休后的何丙仲继续“为自己活着”,而且他觉得退休后是大好时光,他的优势是史学研究和收集资料,他想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他出版的《厦门碑志汇编》在海峡两岸的影响很大,很多学者的论文都引用了,他觉得很欣慰,希望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英语也是何丙仲的长处,《有关近代厦门人名、地名中英文对照索引》、《鼓浪屿简史》、《厦门传教百年史》……这是何丙仲最近在忙的事,他一天翻译一千多字,还要翻译、引用。何丙仲很珍惜时光,想要为后代留下更多的东西。何丙仲认为做学问应该是“始乱而终弃之”,“弃”不是放弃。而是忘记,是刚开始时有冲动,成功了之后就应该忘记,去做其他的事情。

何丙仲觉得晚年生活很甘美,正是享受生命的时候。黄昏时,他会和妻子去散步,看落日,就像当年读到的罗曼·罗兰,“愿那宁静的馨香降临在我曾经耕耘的土地上。”他广交朋友,与金门县长李炷烽是知己,与宋楚瑜、“戏剧鬼才”魏名伦等人有过一面之缘。“寂寞是好东西,”他还有一句有意思的、值得回味的话,“学者应该把图书馆当成灵堂,把书籍当做神主牌。”

文/罗琳

中山工作签证办理

广东中山代理记账工作内容

中山公司注册方法